这段时间教培管制风风火火,很多家长心里可能也七上八下,一方面也想给孩子减负,一方面又烦恼:不让超前学,不让学奥数,我让孩子去学什么?我的孩子会不会落后?怎么拉开差距呢?
今天给大家分享的这篇文章,很好的回答了这个问题。
它从北京最牛小学的一道数学题说起,分析了对于学习数学来说,什么才是真正能让孩子“领先”的东西,什么才是高效的、付出收益比最大的学习方法。
这篇文章来自于一个我很喜欢的公众号,她的作者是我的一位朋友十一姐。她写的数学启蒙文章,既系统,又深入,而且非常有实操性。除了知识点以外,她还很注重培养孩子“像学霸一样思考”,告诉大家如何帮孩子建立“逆向分析、转化、归纳”这样的真正重要的底层数学思维。
她和好朋友诞姐一起写了一个公众号【帝呱呱星球】。这位诞姐也是一个宝藏女孩,传说中的“顺义妈妈”,一个“财务自由”的成功投资人,能接触到很多顶级的教育资源。
所以在帝呱呱星球里,既有视野,分析教育政策的变化,分析世界的大趋势,为大家找到方向不盲从;还有方法,讲怎么玩中点拨,怎么让孩子摆脱低水平的努力,找到高效率、有段位的学习方法。
文 / 十一姐
来源:帝呱呱星球
今天想从一堂北京牛校的数学课说起。
北京的家长,估计都知道北京实验二小,可以说是西城区的第一牛校,它们的数学课在国内外都挺有名的。
有一节他们的数学示范课,讲的是这样的内容。
老师给出了一道题:124,让孩子们想出不同的方法来计算它。
然后,有孩子想出了12就相当于画12个苹果,然后把苹果这样分开,一部分一部分的算。
有孩子把算式和“数钱”联系在一起了。
你想啊,拿到4个“12块钱”,你会怎么数?
当然是把4张10块叠一起,再把4个2块叠一起。也就是把12变成“10+2”来计算。
接着,老师又让孩子计算另一道题:1124,同样是让孩子们讨论怎么用不同方法来计算。
如果你经常看咱们数学启蒙的文章,肯定知道老师是在干嘛——在“拆数字”。
我在文章里写到过很多次“拆数字”的重要性,但还是有家长不理解,比如就有人“质问”我:为什么要浪费时间?用乘法口诀表不香吗?
对呀,一个牛校,为什么要让孩子浪费时间,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?
1
学习,慢就是快
像上面这个留言,质疑的主要是“慢”。
那么拆数字,真的很慢吗?
实验二小在讲到为什么这么设计课程的时候,是这么说的:
“
我们在分析教材的时候发现,乘除法是分成好多个单元来讲的:先讲‘一位数乘一位数’,再讲‘多位数乘一位数’,再讲‘多位数乘多位数’。
怎么把这些内容高度浓缩呢?我们经过研究,决定用“拆”法来概括。
数学教学要抓住“道”,道就是规律,是这部分知识的本质所在。
”
我拿个例子来解释一下这段话的意思。
比如2530,会拆数字之后,不需要刻意学多位数的乘法,就知道先算20个30,再算5个30。这就叫一通百通,理解了本质之后,完全不需要按照课本机械的学习,很多个单元、甚至跨年级的知识,可以一下子都理解。
这是快,还是慢呢?
实验二小的老师说,这种高效学习,可以把时间节省下来,用来做更多有意义的活动,包括学生的基础训练、思维阅读等等。
有方法的学,高效的学,正确的学,这就是我们一直一直在传递的理念。
2
学奥数才能锻炼思维?
基础知识能不能锻炼思维?
有很多忽悠大家去学奥数的鸡娃博主是这么给大家洗脑的:
“学奥数能锻炼思维,多学总比不学好。”
这话乍一听没毛病。但深究一下,有两个“坑”:
1、奥数机构的教法,能不能锻炼思维?
2、需不需要通过奥数来锻炼思维? 基础知识就不能锻炼思维吗?
我们先来看看很多机构是怎么个教法。
就在前几天,央视还点名批评了学而思教孩子的“套路”。
比如说正方体的展开图,不是让孩子动手去感知、去理解,而是直接给归纳成口诀:
“无田也无凹,没有大直角。”
我有个朋友的孩子也上过课,她和我吐槽,有一节课学汉诺塔,不是让孩子去试、去推理、去总结,也是给归纳成口诀:
“单左双右,先小后大,一步两步,循环往复。”
不只有口诀,还有步骤:
第一步,先判断塔的个数为单数还是双数。
第二步,眼睛盯住最上面的那个小塔,根据上面的单左双右原则,将它向左或者向右移动……
弄的孩子一拿到汉诺塔,眼睛就直勾勾盯住最上面那个环。
这样是锻炼思维,还是禁锢思维呢?
央视的这个新闻调查给大家放上来,建议大家都看一看,感受一下
再来看相反的方向:把基础知识打牢,能不能锻炼思维?
妞妞没有学奥数,但我们经常像前面介绍的北京实验二小那样,玩拆数字。
就前两天,我随口给妞妞出了两道题。
第一道是这样的:
“我们去买玩具,有大玩具和小玩具。大玩具7块钱一个,小玩具3块钱一个。我有40块钱,要把钱花光,不能多不能少,可以买几个大玩具几个小玩具呢?”
妞妞很快就算出来了,因为她发现一个大玩具加上一个小玩具刚好10块钱。40块钱,就可以买4个大玩具、4个小玩具。
第二道题是:
“我有一筐苹果,200个,7个7个数,会剩下几个?”
妞妞是这么算的:100里有7个10,剩下30,200就剩下60。60里有6个7,剩下6个3。6个3是18,7个7个数,剩4。
思维的灵活性很好。
可是,这样的灵活性是通过什么锻炼出来的?
不是通过做奥数题。是通过拆数字,通过反反复复玩这些看似基础的知识,真的做到了理解透彻、举一反三,思维的灵活性自然就出来了。
奥数不是不能学,但是有2个重要条件:
1、把基础知识打牢了、吃透了,能举一反三、灵活运用了,孩子表现出来了能学奥数的潜力。
记住,是因为思维灵活而去学奥数,不是因为学奥数而让思维灵活。这是顺序问题。
顺序反了,会出现的情况就是:校内嚼不烂,奥数学不好,落得两头空。
更可怕的是,孩子畏难、厌学、失去信心。
说实话,有奥数潜力的孩子,他自己会表现出来,不需要家长着急。他在奥数中会获得乐趣,乐此不疲。
如果一个孩子学的很艰难、很痛苦,本身就说明他不适合奥数,至少说明时机未到,还应该“回炉”打牢基础。
2、要选对机构、选对老师、选对方法。
如果孩子喜欢爱学有能力,老师或家长又能用对方法,当然可以学。只是,这样的机构凤毛麟角,请大家擦亮眼睛。
如果找不到合适的老师,说实在的,不学都比瞎学强。
最后,说几句掏心窝子的话。
我们都想让孩子上牛校,让孩子接受更优质的教育。而牛校真正牛的地方是什么?就是能去分析、归纳学习的规律,找到高效的学习方法,找到学习的“道”。
把这些“道”分享给大家,才是真正的分享北京的优质教育资源。而不只是扒拉扒拉牛校做了哪些题目,那实在是管中窥豹、舍本逐末。
其实,我完全可以把这些“道” 藏着掖着,留给妞妞一个人用; 我也完全可以告诉大家错误的路径,然后割割韭菜,不香吗?何苦这样苦口婆心的去给妞妞培养竞争对手?
在上个星期《小学生的江湖,将再无KET、PET:鸡娃骗局分崩离析的时候,你我都会在场》那篇文章里,有读者留言说,我们应该理解家长。
我很理解家长。我生活在海淀,生活在全中国内卷最严重的海淀,我能不理解大家吗?
但是,光有理解有用吗?
我会抱一抱大家,同时也抱一抱我自己,对我们每一个父母说:你辛苦了,你很不容易。
可是,拨开迷雾,跟大家分享正确的信息,分享正确的方法,这才是我们能给大家的,最大的真诚。
End
在她们的公众号里,还有对教育政策的深度剖析,以及前沿的教育理念和独家的资源分享:
同时,还能把学科启蒙、学习方法、儿童性格社交、儿童财商等等讲的很深、很透:
【语文】文科为什么会进入强基计划?面向未来的大语文学习方法。
【学习力】玩的好又学的好有可能吗?
【内驱力】玄乎其玄的内驱力,到底是怎么回事?
【财商】投资人上的财商课,正确的财商启蒙是什么样的?
【艺术】怎么解决孩子“画不出来”的难题,同时又可以保护他们的创造力?
【心理】鸡娃的底线到底在哪里?